元史杂谈——元代两都巡幸制,定居皇帝的游牧习俗
发布日期:2025-02-02 19:08 点击次数:55
元代时期的皇帝,曾经实行过一个比较有趣的政策。他们就像是保存了一种迁徙习惯,在固定的时期,按照规定路线到处游走,这就是元代两都巡幸制。
成吉思汗创立了蒙古帝国,他的子孙又建立了元朝。这支马背上的民族,依然保持着
“四时游猎,冬夏捺钵”
的习俗。
这是在结合统治中原和保持民族特色生活习性的基础上,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制度。它的特点很鲜明,是历代元朝皇帝所推崇的。
元代两都巡幸制度的存在,在内容和具体变现上来看,都对元代的发展走向和政治格局,产生过重要的影响。
两都巡幸制的起源
蒙古铁骑纵横在北方草原之上,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,也受到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影响。
元朝建立以后,沿用的统治手段,还是自汉唐延续下来的基础体制。在此基础上,他们又保留了一定的游牧习俗。
成吉思汗时期,变成建立了四大斡耳朵,也就是四大宫殿。这是为了供应他春夏秋冬四季移动休息的,也是游牧民族君主所用的。
但这并不是两都巡幸制,把它当成制度的前身更为恰当一些。在林城建立以后,这种制度才正式出现。
蒙哥执政时期,就有一些关于巡幸的记载。根据鲁不鲁克在《东行记》的内容,他曾记载道:
“蒙哥有一座巨大的宫殿,坐落在城墙附近,它修筑得像是修道院一样,四周都是砖墙。蒙哥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宴会,一次是在夏季,一次是在复活节前后。”
成吉思汗时期的宫殿制度,一直被后代子孙所继承着。只不过随着游猎区域改变,政治中心转移,具体的巡幸路线也有所不同。
忽必烈继位后的四大宫殿,经过学者的考证后,他们分别是:大都、上都、察罕脑尔和柳林。而且在忽必烈之后的元代皇帝,也在历史文献中记载过宫殿巡幸的事情。
- 上一篇:全线收涨!
- 下一篇:没有了